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重要演讲十年间
深度关注|推动纪检监察监督与财会监督贯通协调
推进国安机关工作高质量发展,持之以恒抓好作风建设

民警陪环卫工人避雨遭质疑 有人评拍照作秀

发布时间:2016-09-13  来源:央视网-中国青年报  字体大小[ ]

  一名环卫工人无处避雨,民警停车后打开后备厢盖,坐在车尾陪着环卫工人一起避雨,这一幕很温暖吧,你的心肯定被触动了。看新闻觉得好暖,但点开下面的评论,你会觉得很难过。因为评论中有很多刺眼的质疑声,有人质疑,这难道不是违章停车吗?为什么停车后没放三角架警示?万一有车冲过来怎么办?——这种质疑还算客气的,其他的就更看不下去了……

  原标题:理解质疑声,珍惜被质疑淹没的温暖留言

  前几天珠海突降暴雨,一名环卫工人无处避雨。一辆车停了下来,车主说:“快上车,我送你回去。”“不行,我还没有扫完这条路”。于是,就出现了这一幕:车主停车后打开后备厢盖,坐在车尾陪着环卫工人一起避雨。这一幕被路人记录下来,引发网络热传。车主很快被认了出来,是珠海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的一名民警。

  这一幕很温暖吧,你的心肯定被触动了。看新闻觉得好暖,但点开下面的评论,你会觉得很难过。因为评论中有很多刺眼的质疑声,有人质疑,这难道不是违章停车吗?为什么停车后没放三角架警示?万一有车冲过来怎么办?——这种质疑还算客气的,其他的就更看不下去了,有人说,为什么不坐到车里而坐车后备厢呢,坐车里不方便拍照吧?有人说,嗯,这车价格不低。有人说,请问冒雨拍照的是哪位?原来做好事都有人在路边记录的,为什么下那么大的雨环卫工人还在扫马路呢。还有人质疑城市的不人性化:在这个城市里,你居然找不到地方避雨,珠海真是一个没有屋檐的神奇城市。

  不得不感慨,人们在质疑一条新闻时表现出来的脑洞之大,联想之丰富,角度之刁钻,批判之严苛,真让人叹为观止。有时你会觉得,冷漠无情的都是路人,义愤填膺的都是网友,人们最大的恶意和最苛刻的评论,很多时候都表现在对好人好事的挑剔上了。越是挑剔好事,似乎越能找到一种变态的优越感:你那种感动是多么的廉价,而我的批判是多么的深刻。

  看到这些质疑声,当事民警一定会觉得很委屈很郁闷,没想到以这种方式陪环卫工人避雨,会招来角度如此刁钻的质疑。我觉得如果这位民警熟悉网络生态的话,就不会被那些质疑所干扰,而会保持着手有余香的阳光内心和好人自信。珍惜那些被质疑声遮住的温暖留言,感谢那些愿意相信美好和善良的单纯之心——毕竟,在这个处处弥漫着不信任的时代,当丑陋和阴暗不断突破着人们的心理底线,当单纯的信任一次次被愚弄之后,人们已经失去了信任的能力,变得不敢轻信。理解那些怀疑的目光,好好珍惜那些保持着信任并温暖留言的人。

  我相信那些质疑者并不是心里多么阴暗的人,不是没有阳光和善意,他们肯定有过被反转新闻愚弄的经历,看到过温暖表象背后的欺骗,见识过光鲜包裹着的丑陋,所以变得不敢轻信,没有了信任的能力,于是习惯了用批判和质疑的眼光看待社会。——当看到那些温暖的事物时,不会被轻易感动,而会多个心眼,不惮用最大的恶意去揣度一下。他们不是不愿相信,而是不敢轻易相信。

  理解了这些,对那些苛刻的质疑就不会那么介意了,不必心生“不敢做好人”、“好人没好报”的郁闷,而坚守做好人的自信。毕竟,质疑之外,还有那么多人被这温暖所感动,愿意相信身边的美好和人性的善良。比如一个网友的留言就赢得了很多人的认同。他说:一群围观者,就是你们的不信任让这个社会越来越缺少温暖,只知道在微博里转发做慈善,只知道怀疑看到的一切,你们还做了什么呢?扪心自问有没有亲自做过一件哪怕是再小的善事!问环卫工人为什么不坐到车里避雨,一看你就是高高在上不食人间烟火的贵族,你不知道他们怕踩脏别人的车吗!放下手机,抬头看世界吧。

  越是怀疑的时代,越需要信仰。信仰很重要的一个方面,就是内心的强大,保持着相信美好的能力和做好人的自信,坦荡,真诚,阳光,平静,不矫情,不比烂,不与环境同流合污,不被外界评价干扰,有自己坚定的信仰。做了好事,自己觉得心安,那就足够了。看到受助者的笑容,听到一声谢谢,就更心满意足了。如果还有很多人从中感到了温暖,甚至还有一些人为之鼓掌,那就无比欣慰了。至于其他,根本不必介意,平常心看待。没必要苛求每个人的感动和点赞,对苛评恶评也不要义愤填膺,人们看问题的视角本就千差万别,更何况信任在这个时代早成了稀缺品。

  放下手机,翻翻手中的报纸,抬头看看灿烂的星空,心里会平静很多。

  跟 评

  @这个可以:“诉求表达的过于自由使负面情绪引发连锁反应,成为诱发社会冲突的因素之一”立即让我想到《乌合之众》里的这句话!

  @扒熊:相信美好,你的心就会生长出美好,它是向善的力量。

  @学会淡忘:“质疑”应当是人人都具有的权利,社会不能缺乏质疑声。但是,现如今的质疑似乎变了味道,成为了一种不怀好意的“怀疑”。

  @残酷1972:不是说缺乏独立思考吗,质疑当然是必需的,无论针对何种现象。但有些质疑的非理性已经超出常识的范畴,令人不快乃至反感,成为一种网络暴力。这是我们必须反对和抵制的。

中国公众全民新闻网摘编亓淦玉

【免责声明】:以上图、文、音/视频文章内容转载于网络(本网原创文章除外),其版权均属于原作者或归属权利人。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转发推广仅供学习参考之用,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。仅供交流学习了解法律、法规、政策,如无意侵犯到贵公司或个人的知识产权,部分文章转发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,若来源标注错误或无意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本网制作采编部QQ号: 3555333776,微信号:GAN160003,请联系我们将立即删除或更正。电话:010-89525216。本网投稿邮箱:3555333776@QQ.COM。通讯地址:北京市通州区通胡大街78号(京贸中心)二层15号。本网原创文章欢迎转载,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,请转载时务必注明原创作者、来源:XXXXX网站。
点击查看更多评论>>发表感言:
验证码,看不清楚请点击更换。